中国爱乐乐团_中山公园音乐堂_交响音乐会 指挥:马丁·耶茨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厄内斯特·布洛赫:为大提琴与管弦乐团而作的希伯来狂想曲“所罗门”

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作品60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Anniversary Edition
Neumann TLM149
SCHOEPS MK4
SENHEISSER-MKH8040
Neumann 184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Prism sound-MMA-4             Neve 1073 
Millennia HV-3D-8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Prism Sound Orpheus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中国爱乐乐团_中山公园音乐堂_交响音乐会 指挥:马丁·耶茨

大提琴独奏:娜木拉

指挥:马丁·耶茨

录音日期:2014.4.11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响曲》
C大调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政府马上总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这部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佳作。作者肖斯塔科维奇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全曲的气势极其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造成城内危机的1941年七月末,作者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就是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此曲的大部分草稿。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文化宫殿”的礼堂,这部作品由隆莫斯德指挥,莫斯科国立剧场管弦乐团演奏,同时对全国及国外做现场直播。可见这部交响曲的初演,便是拿来宣传,用以提高士气和宏扬国威,完全作为前苏联的一项 “国家大事” 来对待。本曲题献给“列宁格勒”,并获得当年“斯大林奖”的首奖。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稍快板-C大调-4/4拍。首先呈示出“人(梦)的主题”(C大调-G大调,配器较少),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短笛)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小军鼓)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发展部-bE大调)。接着,作曲家进行了频繁的转调,开始使用2个铜管组。呈示部主题将以c小调呈现。接着大管奏出了几声哀鸣(以钢琴伴奏为背景),引开再现部。最后,乐章在沉闷的鼓声中结束。

第二乐章,稍快的中板与小快板-b角调式-4/4拍,三段体诙谐曲乐章。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乐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乐念等构成。三声中部有高音单簧管及乐队的ff力度陈述(#c小调)。双簧管的副乐念由低音竖笛接替,长笛、竖琴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

第三乐章,慢板至最缓板-D大调-3/4拍。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最后在低音提琴与大锣的轻微演奏下,直接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首先,弦乐与木管奏出黑暗的声部(c小调),预示着战争的到来。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c小调)。在小号的同音反复下,紧张的节奏随之而来。几次艰苦的斗争(机枪扫射、冲出氯气范围、骏马奔腾)后,弦乐器与少量的木管奏出了缓慢的主题(调号为5个升号),表示作者为躲避德军进攻而匍匐前进。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为报仇雪恨、胜利而英勇拼搏”。在缓慢的铺陈叙述后,乐队逐渐增大音量。最后,第一乐章“人(梦)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C大调),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小鼓奏出了宛若“机枪扫射”式的连续音符(表现了作者坚贞可靠),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


大提琴 娜木拉
娜木拉出生于内蒙古的音乐世家,鄂温克族。父亲是著名的马头琴家和大提琴演奏家, 母亲是一位优秀的舞蹈教育家。叔父是内蒙古著名作曲家,曾作有《敖包相会》、《草原晨 曲》等上百部优秀的、脍炙人口的民族作品。

198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中国著名大提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宋涛教授。 1988年获得免试升入大学的荣誉并取得第一届全国大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二名。1992年以优异 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1995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大提琴学科主任17年。2011年担任中央 音乐学院附中校长。

在娜木拉的演奏生涯中,参加了许多国内外的重大演出达上百次,并在瑞士、美国、加 拿大、日本、香港、澳门、墨西哥、法国等国家举办了多次个人独奏音乐会、室内乐音乐会以 及讲学活动,并多次随中国音乐家代表团赴国内外各大城市公开演出。,从1997年起担任加拿 大“晨兴音乐桥”的常任教授。从1992年起就录像并出版发行了《大提琴与钢琴》盒式带。中 国国际电视台出版的《大提琴课堂教学DVD》、《大提琴新作品》。参与并编辑出版了《大提 琴作品三首》、《中央音乐学院校外业余考级教程上、下册》、《大提琴课堂》教程等。为中 国《小演奏家》杂志社发表了近30余篇《大提琴教学琐谈》系列文章。娜木拉还多次为国家大 剧院举办了“经典艺术讲堂”大提琴公开讲学活动,并作为特邀艺术家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举 办的历届PCU国际大提琴艺术节,娜木拉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综艺频道和国际频道 以及国内外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在国内外大提琴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她立致于教育,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和大提琴教育家,身兼双职,长期奋斗在教 学第一线,先后培养了许多大提琴人才,她的学生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并在国内外A级乐团中担 任首席大提琴演奏家。她的学生田博年获得的五个奖项:第四届柴科夫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金 奖和第四届达维多夫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金奖及终身成就奖(第二名空缺),实现了中国大提 琴选手在国际重大赛事获奖零的突破!目前田博年应聘为德国科隆爱乐乐团终身大提琴首席和 法兰克福音乐学院教师。郭盛之目前担任德国莱茵交响乐团首席,科隆音乐学院大提琴助教。 赵云鹏多次获奖,现担任中国爱乐交响乐团首席。梁肖获得第六届全国大提琴比赛第一名及中 国作品优秀表演奖。王崇武获得第六届全国大提琴比赛第二名,墨西哥卡洛斯·普利埃多国际 大提琴比赛三等奖和最终优胜奖,目前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青年教师。韩洋担任澳门中乐团 首席大提琴,刘曼目前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大提琴副教授等。

指挥 马丁·耶茨
作为指挥家,马丁·耶茨有着超过二十年的精彩职业生涯和十分广泛的曲目量。他曾客席指挥过英国的大多数顶尖乐团,其中包括伦敦交响乐团、爱乐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皇家北方交响乐团,皇家苏格兰国家乐团,BBC音 乐会管弦乐团和哈雷管弦乐团。同时他也在北欧享有盛誉,曾合作过的乐团包括哥登堡交响乐团,马尔默交响乐团,卑尔根艾叶乐团,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和瑞典室内乐团。他还曾首演过著名当代作曲家马克·安东尼·图内其的复协奏曲《从寂静中来的祈祷者》。他指挥过的乐团还包括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耶路撒冷交响乐团,丹麦广播交响乐团,皇家弗兰德斯爱乐乐团,冰岛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塔斯马尼亚交响乐团,新西兰 交响乐团等。在2009年耶茨指挥纽约通俗管弦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上演了查尔斯·斯特劳斯的 作品,这也是他的卡内基首演。2010年9月他还指挥乐团在海德公园演出,这是逍遥音乐节公 园音乐会的项目之一。

耶茨还曾录制过大量的唱片,合作的乐团包括皇家苏格兰国家乐团,哥登堡交响乐团,皇家弗兰德斯爱乐乐团,他与道顿唱片公司有着极其成功的合作关系,近期还与皇家苏格兰国家乐团合作,在理查德·阿内尔音乐出版社录制发行了厄内斯特·约翰·莫兰的第二交响曲草稿版(由马丁·耶茨补全),还与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录制了沃恩·威廉姆斯的第五交响曲。耶茨最初是一名音乐剧指挥,曾在伦敦西区指挥过大量的音乐剧演出,此后成为古典音乐指挥的转型十分成功。

在求学期间耶茨的专业包括钢琴、作曲和指挥,他职业生涯的首演是在以色列国家歌剧院,在连续两个音乐季中指挥了威尔第歌剧《茶花女》、普契尼的歌剧《波西米亚人》、《托斯卡》和《蝴蝶夫人》。此外他还曾在哥登堡、斯德哥尔摩、和罗马等地的歌剧院中指挥过歌剧演出。凭借着指挥伦纳德·伯恩斯坦的歌剧《在镇上》他完成了在爱丁堡艺术节的个人首秀。作为一名钢琴伴奏他同样有着世界级的声誉,合作过的艺术家包括何塞·卡雷拉斯、芭芭拉·亨德里克斯、布莱恩·特菲尔、蒙茨克拉特·卡巴耶、罗伯托·阿兰尼亚、安吉拉·乔治乌和马友友。他的职业生涯荣光还包括在奥斯陆指挥过多届诺贝尔和平奖音乐会的演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