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

弗雷德里克·肖邦:降E大调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罗乃兹,作品22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作品60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 AE
Schoeps MK4
Senheisser 8040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Prism Sound MMX-4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APOGEE-AD16X
Prism Sound ADA-8XR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中国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

钢琴:石叔诚

指挥:弗拉基米尔·雷洛夫

录音日期:2016.1.30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作于1869年(当时作者仅29岁),并于1879年和1880年两次修改定稿。该曲结构宏大,旋律优美,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故事来源于意大利的民间传说,维洛那城两大家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结下世代宿仇。然而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和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真心相爱,爱情的力量使这对情人敢于冲破一切封建阻力,在神父劳仑斯的帮助并主持下秘密成婚,但由于中世纪封建的桎梏,男女主人公最终放弃了生命,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两大家族的言归于好。这部悲剧充满人文主义精神,无情的鞭挞了中世纪封建宗教神学思想,讴歌了人性的自由和人性的发展。这一切对处于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前后、民主运动的高潮时期“强力集团”的巴拉基列夫和受“强力集团”影响的柴可夫斯基感到无比的震撼和特别的亲切。所以柴可夫斯基欣然接受巴拉基列夫的建议,决定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初稿于1869年完成,并于1870年和1880年两次修改定稿。


降E大调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罗乃兹

降E大调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罗乃兹,作品Op.22,是一首清新、典雅、精致的一首,它具有1830年巴黎特有的优雅气息,也因此被贴上“巴黎”的标签。该曲创作于1830年,最初的名字为《钢琴与管弦乐波罗乃兹》,是献给德·伊斯特男爵的。肖邦在1835年4月26日举行的音乐学院音乐会上首次公开演奏了这支曲子。据涅克说,这也是肖邦惟一一次在管弦乐的伴奏下演奏波罗乃兹。作品的管弦乐部分看起来完全是多余的,它们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哈维尔·沙尔文卡重新谱写了管乐部分,听起来谨慎朴素,效果不错,他还运用老练的技巧为序曲部分加上了伴奏。沙尔文卡以弦乐来伴奏主旋律,用木管吹奏尾声,G调夜曲部分的第二主题中暗含着号角的声音,甚至还可以隐约听到五声轻微的三角铁敲击声,而这一切丝毫也没有破坏作品田园牧歌式的质朴氛围。1898年,沙尔文卡在纽约切玲音乐厅举行的一次纪念音乐会上,首次用这种方式演奏了肖邦的作品第22号,受到了普遍的好评。

该曲分为流畅的行板和波罗乃兹两部分。行板部分有点夜曲的味道,不仅曲调流畅,且魅力十足。它酷似威尼斯船歌,平静温和,仿佛不曾在湖面荡起一丝涟漪。直到16小节之后,才从遥远的降E大调上传来正式的波罗乃兹曲调。波罗乃兹部分为3段体,扩大的尾声好像是第四段。第一段,第一主题降E大调、降B大调;第二段,由降E大调转F小调、G小调而回归E大调,副主题降E大调、C小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复。对于行板部分,涅克曾有这样的评介:“令人想起悠闲安静、光芒四射的湖,轻快的小舟滑行在透明平静的湖面上,偶尔有岸边的倒影,然后小舟又继续滑行。”如果非要说它的缺点,那就是太长了些,让听者没有喘息的机会。


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作品69

C大调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政府马上总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这部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佳作。作者肖斯塔科维奇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全曲的气势极其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稍快板。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题”, 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

第二乐章:稍快的中板,三段体诙谐曲乐章。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乐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乐念等构成。双簧管的副乐念由低音竖笛接替,竖琴长笛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

第三乐章:慢板至最缓板。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胜利之来临”。 最后,第一乐章“人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


指挥:弗拉基米尔·雷洛夫

著名俄罗斯指挥家弗拉基米尔·雷洛夫(Vladimir Rylov)是俄罗斯联邦奖金获得者、布里亚特共和国民族艺术表演者、全俄音乐界受人尊敬的艺术家、教育、科技、工业、艺术国际研究院会员(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西伯利亚国立文化艺术中心的名誉教授。

1995年,雷洛夫在北京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演出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获得巨大轰动,成为中国那个时代的记忆。

当他还是个学生时,这个多才多艺的年轻人便得到V·V·安德烈耶夫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董事会的关注并成为在俄罗斯内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团体的艺术指导。在他从公立音乐学校毕业时,他作为首席指挥被邀请到彼得斯堡剧院指挥歌舞喜剧。

在那里他成功指挥了十五场演出,其中包括古典小歌剧、歌舞喜剧,而且也是首次在国内舞台上演奏国外的喜剧作品。随后,他在马林斯基剧院见习,在那里他指挥了《民谣歌手》《阿伊达》《吉赛尔》,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等众多著名曲目;与剧院的艺术指导尤里·泰米卡诺夫有着紧密地协作,并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尽管他年龄很小,但在个人经验方面超过了许多初学者。”在他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他还经常与来自俄罗斯许多地方的乐队合作演出。

在1980-1984年间,雷洛夫成为Perm剧院歌剧、芭蕾舞剧的首席指挥。由他指挥的《伊万·苏萨宁》《托斯卡》《马捷帕》《奥尔良姑娘》和歌剧《黑桃皇后》《浪子回头》等演出成为了国家音乐生活方面的重要事件。

作为特邀演出者,他出现在荷兰、比利时、英国(伦敦节庆管弦乐团,1990年);德意志联邦、澳大利亚、中国(在1990-1995年,五年时间中与国家交响乐团、上海爱乐协会管弦乐队、广州和深圳的交响乐团进行了多次合作)的舞台上。他还参加了如《伊格尔王》《沙皇的新娘》《布兰诗歌》,F·里歌的小歌剧《王子》(澳大利亚,维也纳室内歌剧,1994年)的演出,并参加了一系列的音乐节,如塞格德音乐节(匈牙利,1982年,塞格德交响乐团和布达佩斯爱乐协会),奥古斯丁艺术节(美国,1990年),俄罗斯在戛纳艺术节(法国,1999年),泰国艺术节(2000年)。

他对马勒的第七交响乐、鲍罗丁第二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曼弗雷德》音乐的阐释是他更接近于众多世界名曲的极好例证。他的保留曲目涵盖各种风格:巴洛克风格、古典风格、浪漫主义风格及印象派。弗拉基米尔·雷洛夫仍充满创作的热情,还有许多新的创意与计划在进行中。他的天分和他的艺术作品使他受到俄罗斯及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及专业人士的尊重。

弗拉基米尔·雷洛夫于1947年生于一个音乐世家,毕业于俄罗斯最古老的教育机构——彼得斯堡宫廷歌曲唱诗班合唱队学校,并在公立音乐学校学习合唱和交响乐指挥。


钢琴:石叔诚

石叔诚,1946年生于北京,幼年时代曾获“北京少年儿童音乐会奖”一等奖。195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李昌荪教授,十六岁即举行首次钢琴独奏会.196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进中央乐团任钢琴独奏演员。他曾在美国指挥家戴维·吉尔伯指导下学习指挥,1981年开始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1983年获得联邦德国的daad奖学金和弗里德里希·汪恩海姆进修指挥。三年留学期间,他应邀在德国十几个城市举行过音乐会,并多次在广播和电视中演出。石叔诚在国内外举行的音乐会迄今已逾千场,足迹遍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百馀座城市,演奏、指挥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中外音乐名作,并经常与国际著名的独奏家、指挥家及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此外还录制了许多磁带、唱片、激光唱片和视盘。石叔诚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作者之一,1989年他对此曲进行了必要的修订。由他同时担任独奏和指挥的录音被海外音乐评论家誉为“优秀专家”称号。美国传记研究院和英国剑挢国际传记中心均已将他列入各自的世界名人录。1995年和1998年,石叔诚受美国指挥家协会主席唐纳德·波特内教授邀请,先后两次到美国访问并举行音乐会,成功地指挥了usc室内乐团的奥古斯塔交响乐团。

石叔诚在国内外举行的音乐会逾千场,演出了大量中外钢琴作品和协奏曲、交响曲。并经常与国外著名文响乐团和独奏家、指挥家合作演出。还为国内外灌制了讦多音带、唱片和激光唱片,他参与创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於1990年时加以改写修订,并灌成唱片。1993年初他随中央交响乐团首次访问台湾,演奏《黄河》一曲。更获得空前热烈的反应,随役于三月份和香港中乐团合作,演奏民乐版本的《黄河》,同样大受好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