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乐乐团 - 交响音乐会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47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 AE
Schoeps MK4
Senheisser 8040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Neve 1073
Millennia HV-3D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APOGEE-AD16X
Prism Sound ADA-8XR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中国爱乐乐团 - 交响音乐会

钢琴:杨慧

指挥:黄屹

录音日期:2016.11.18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更多

d小调第五交响曲

d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革命交响曲,前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这是由于1932年以来,随着苏联加强整顿国内的体制,艺术受到“社会主义写实”教条路线的指导,结果连早已扬名世界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亦受到苏联当局的批判。这部作品就是作者在这种情况下所完成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虽然此曲的直接理念被认为是“人性的设定”,但是乐曲并不设标题,而以纯音乐构成。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板—从容的快板-d小调-4/4拍

这个大胆跳动的主题,令人联想起贝多芬的大赋格曲主题。乐曲首先由大提琴、低音提琴与小提琴以八度奏出的主题(二重卡农-d小调),阴沉而森严。接着乐曲在中提琴凄凉的伴奏下引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其中小提琴、长笛、圆号和小号以不和谐音在第一主题中多次起伏,加剧了紧张气氛。第二主题前半部为bE小调,以竖琴的和弦和简单的音型弦乐伴奏为背景奏出,是浪漫主义的情感的流露,是以崇高性质的抒情为主。在一阵管乐器(长笛、单簧管、低音大管、圆号)喧嚣过后,第二主题转入bB小调。在大提琴的阴沉演奏下结束呈示部。

之后,发展部开始了,低音提琴(拨奏)、钢琴在极低音区冷冰冰地奏出前面大提琴的收尾音型。圆号在基音区与第一泛音区奏出第一主题旋律。不同乐器不断向高音区发展,节奏渐渐加快。小号又奏出第一主题旋律(以定音鼓和小鼓伴奏为背景)。最快的速度是在再现部之前,在进行曲之后紧张的二重卡农中(卡农是建筑在前奏的和呈示部的副主题上)。

悲剧得到了发展,加强的和主部的变形的再现部,近似于悲壮的宣叙调(最强的弦乐,木管乐和圆号的“同度——八度”齐奏),主部(它起初曾充满怀疑),在这里变成了坚定的。 这个宣叙调,一下子明显的使速度缓慢好像抑制展开部的动力的压力和体现了对它所表现的“事件”的集中的反应。低沉的大锣与低音铜管响起,让人很难忍受。第二主题由长笛、圆号奏出(二重卡农-D大调)。单簧管与双簧管又再次陈述第一主题,在短笛与小提琴的长音下,乐章由钢片琴敲出冷冰冰上行半音阶的声音结束了。

第二乐章:小快板-传统的诙谐曲-a小调-3/4拍

此乐章描写了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街头的一幕:工人们在辛勤工作。低音弦乐展开了急促的主题,并由木管乐器对此句做应答,以后出现了新的舞蹈的插部(c小调),完成大的开始的乐段(木管乐由铜管乐,定音鼓,钹和弦乐拨奏伴奏)。在这以后圆号立刻奏出轮郭明显的动机。

三声中部首先由小提琴和长笛奏出(C大调),是朴素的街头小歌的特性。之后又转入a小调弦乐与木管又开始戏谑。

三声中部后,a小调主题改为弦乐拨奏(以大管跳音为伴奏),c小调主题加入新的乐器。结尾双簧管似乎要以a小调重复三声中部时,却以乐队演奏和弦结束。

第三乐章:最缓板-升f小调-4/4拍

这是作品的感情和悲剧的“中心”完全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全部铜管乐器都不派用场,而是用弦乐器展示出柔和动人的旋律线。声部的处理简单明了,效果始终清新透明。室内乐般微妙的配器法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独特的作曲风格。

乐章首先由提琴陈述第一主题,引出像巴赫赋格的主题又像俄罗斯古老的旋律的歌调的动机。接着长笛(以竖琴伴奏为背景)演奏出压抑的曲调(b小调)。回转联动后,小小提琴演奏持续颤弓,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奏出下行旋律。第一主题的再现,由钟琴轻轻的两声击奏预示着,由木管乐在低音区开始,发展之后,小提琴、钢琴、木琴强奏第一主题结束部分,大提琴在高音谱号上奏出下行旋律。之后小提琴重复早先长笛奏的主题(此次为#f小调),竖琴(泛音)和钢片琴奏出下行旋律,悲悯地在小调上结束。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D大调-奏鸣曲式-4/4拍

在木管乐器的颤音引出后,由小号,长号和大号在猛烈的定音鼓声之后奏出一连串雷鸣般的回旋曲迭句(曲调为《工人们团结起来》),有着火山爆发般的力度。之后小提琴与长笛奏出快速联动的旋律。第一主题经过频繁转调后[1]  ,第二主题先由小号奏出(以弦乐器暴风骤雨般的十六分音符转动为背景),然后由弦乐及木管乐奏出(小号伴奏)。

低沉的大锣、大钹再一次响起,发展部在第二主题上开始了(bB大调。由弦乐、单簧管、长笛、圆号构成小阵容,不断默默思索着。

乐曲再现部未完全重复,第一主题以赋格形式发展。弦乐、木管、钢琴终于奏出A音,引出异常鲜明的结尾,由钢管乐奏出庄严的和欢快的冲锋响声,鼓乐长鸣,全曲结束。


指挥:黄屹 

黄屹是当今国际乐坛最受瞩目的青年指挥家之一,现任中国爱乐乐团助理指挥。

200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杨力教授。2007年至今师从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

2009年,通过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先生的亲自选拔,成为其音乐助理。

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保送免考成为硕士研究生.

2011年以专业第一名考入德国柏林音乐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Hanns Eisler"),师从交响乐教授克里斯蒂安 艾华德(Christian Ehwald),歌剧教授汉斯迪特 鲍姆( Hans-Dieter Baum )学习。

2012年,在第15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成功执棒中国爱乐乐团演出歌剧《原野》。

2013年,作为世界著名指挥家克里斯蒂安 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的助理指挥,参与2013年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歌剧《帕西法尔》的排练及演出。

2013年,作为指挥家古斯塔夫 库恩(Gustav Kuhn)的助理指挥,参与排练及演出了第1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式中国首演的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

曾执棒德国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德国法兰克福交响乐团、德国勃兰登堡交响乐团、德国新勃兰登堡交响乐团、小泽征尔音乐塾管弦乐团、韩国釜山爱乐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中国少年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澳门青年交响乐团、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等。

近年来,与歌唱家张立萍、袁晨野、梁宁、张建一、沈洋、演奏家艾丽森 巴尔松、张昊辰、文薇、杨雪霏等有过成功合作。


钢琴:杨慧

美国华裔钢琴家杨慧曾被《号角》杂志称赞为“从不惧怕挑战的第一流钢琴家”,如今担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钢琴助理教授。她曾与许多一流乐团与指挥家一起合作,如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指挥的欧盟青年乐团,杰夫·蒂齐克指挥的伊斯曼爱乐乐团,卡尔·圣·克莱尔指挥的太平洋交响乐团,以及与格兰特·莱维林指挥的北卡罗来纳交响乐团的多次合作等。《纽约艺术》将她描述为“一位饱受赞誉的独奏钢琴家……杨慧在技巧上举重若轻,平顺自如”。杨慧曾获得许多殊荣,其中包括因最新的钢琴独奏专辑《折叠时间》而荣获的美国全球音乐奖金牌,该专辑于2015年由Albany唱片公司发行。她曾经在许多顶尖的音乐厅演出,其中包括了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悉尼塞摩尔中心,纽约罗切斯特市伊斯曼剧场,北卡罗来纳州卡罗莱纳表演艺术中心,芝加哥文化中心米拉·海丝女士系列音乐会,以及巴塞罗那历史博物馆的“Mas i Mas”系列音乐会等。她在中国《环球》杂志2014年的一篇文章中被列举为三位学者之一。

杨慧博士出生于天津,13岁时跟随家庭移居加利福尼亚州。她在同年及大学前的主要老师包括了汉斯·波培尔教授、周广仁、李惠莉与谢元等。她以优异表彰从南加州大学毕业,师从杰出的教育家约翰·佩里,此后在耶鲁大学跟随传奇钢琴家克劳德·弗兰克学习并取得艺术家文凭,在伊斯曼音乐学院获得钢琴演奏博士学位。她在伊斯曼音乐学院期间跟随著名教育家奈丽塔·特鲁学习,并担任后者的助教。

杨慧博士经常与美国及海外的著名作曲家合作。在这个音乐季里,她将演奏陈怡的《四灵》(2016年)在美国的首演,这部作品时专门为她创作的,中国爱乐乐团将在著名指挥家余隆的率领下担任伴奏,本场演出将于2016年12月在卡罗莱纳表演艺术系列音乐会中呈现。此外,她还将于2017年在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80岁生日庆典上演奏他的部分钢琴练习曲,作曲家本人以及许多其它著名艺术家都将出席。

杨慧博士与曾获格莱美奖的录音工程师马修·斯奈德合作,为Albany唱片公司录制了专辑《折叠时间》,其中包括了委约作曲家杨智华创作的《枫桥夜泊》,以及纽约作曲家蒂莫·安德斯的作品《我如何在你的灵感世界中生存》的首份商业录音。这张专辑获得了包括《纽约艺术》、《美国唱片指南》以及《号角》等媒体的一致称赞。在作曲家李·威瑟特为新焦点唱片公司录制的专辑《Wild Arc》中,杨慧演奏了作曲家专门为她创作的作品《Érard》。2015年她有幸成为美国新音乐协会艺术家委员会的成员,这是一个致力于推广新音乐的重要机构。此外,她与屡获殊荣的洛杉矶歌剧院大提琴家郑晓丹合作录制的大提琴、钢琴二重奏专辑《格里格与普罗科菲耶夫》于2014年推出,该专辑在美国多家广播电台播出。她的独奏音乐会录音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ABC古典调频、芝加哥98.7WFMT以及在美国多个州的电视台播放的韦恩·皮恰诺《三角钢琴》系列中进行播出。

杨慧博士作为客席音乐家在世界各地许多重要的音乐学院与大学演出。其中包括了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伦敦国王学院、西班牙利塞奥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以及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演出。她在许多著名音乐节演出,其中包括西部音乐学院、萨拉索塔音乐节、荷兰国际音乐节以及阿斯本音乐节等。作为一位受欢迎的钢琴教师,杨慧博士在美国及海外的许多顶尖大学及音乐学院频繁举办大师班。她的学生多次赢得州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赛事奖项。

更多